• HugSylvia     厄舍古屋的倒塌(字多慎点)

    • Just for Fun

    • 片段讲解秀

    • from:《超脱》

    ——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基本介绍:
    《厄舍古屋的倒塌》是讲述罗德里克与年轻的妻子玛德莱娜生活在厄舍家族的古厦里,一位医生经常来这里看望体弱多病的玛德莱娜。如同厄舍家族的所有男人,罗德里克充满激情地为妻子画肖像。在这个过程中,玛德莱娜的健康每况愈下,好像她的灵魂逐渐转移到了肖像上。随着肖像的完成,玛德莱娜停止了呼吸。深深地爱着妻子的罗德里克相信妻子只是睡着了,拒绝将她埋葬,而是在孤独中等待她的归来。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他终于看到妻子活着回到了自己身边。然后,他们一起飞向天空,看到身下的厄舍古厦在雷击引起的大火中化为灰烬。


    ——


    致命的自恋人格
    —从自体心理学角度看《厄舍古屋的倒塌》主人公之性格

    《厄舍古屋的倒塌》是爱伦坡最著名的心理恐怖小说之一。其中主人公罗得瑞克的性格,他与妹妹玛德琳的关系,以及他活埋妹妹的动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从自体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罗得瑞克对妹妹的爱是一种病态的自恋行为,他埋葬妹妹也是其畸形人格发展的恶果。



    作为美国19世纪著名浪漫派作家,艾德加.爱伦坡除却在侦探、推理小说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之外,更以其深入挖掘人类心理隐秘角落的恐怖小说而闻名于世。在现代心理学对人类的潜意识、无意识等领域进行科学、系统的阐释归类以前,爱伦坡就已经在他的作品中对此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与分析。他热衷于展示人类阴暗、变态的心理,执着地描写邪恶、死亡。在他的笔下,恐怖与怪诞,疯狂与理智,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并存着,任读者的想象力在一个幻想的王国里自由驰骋。
    在爱伦坡的短篇小说中,《厄舍古屋的倒塌》以其匪夷所思的故事情节、巧妙布局的结构和阴森恐怖的气氛而扣人心弦。读者无不为其所感染,仿佛自己正置身于一个幽暗、阴森、行将倒塌的古屋之中,与叙述者一起经历着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自小说问世以来,主人公罗得瑞克与其妹妹玛德琳的关系,以及他将妹妹过早关入棺柩的动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与此相关的论著也汗牛充栋,其中不乏论证有力、视角独特的观点,但也有不少说法流于肤浅,如许多人都认为,厄舍兄妹间存在乱伦关系,罗得瑞克是为了摆脱乱伦的罪恶感才将妹妹活埋的。坚持这一观点 的人们也许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爱伦坡本人对道德、伦理、责任毫无兴趣,他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并不承担任何教化功能;他所关注的,只是一些反映人类欲望和本质的人的内心活动。实际上,爱伦坡心理恐怖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可解读性极强,同一个故事从不同角度分析可得出各种不同的结论。本文作者从自体心理学角度分析罗得瑞克的性格之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罗得瑞克对玛德琳的爱实质上是一种自恋行为,正是这种过度畸形的爱才导致了哥哥将妹妹活埋以及兄妹俩乃至整个厄舍家族的毁灭。



    故事一开始,罗得瑞克邀请其少年时代的一位挚友,即故事的叙述者来陪伴他,以解除已严重影响他健康状况的精神压力。第一次见面,叙述者就对“面如死灰,眼若铜铃”的罗“既同情又害怕”;后者的外貌已异于常人,举止也完全是一个神经质患者的表现了。究其病因,罗得瑞克承认,除了祖传的疾病影响之外,折磨他的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心爱的妹妹重病缠身,已无药可救了。当玛德琳鬼魂般从罗得瑞克和叙述者前经过的时候,罗“骨瘦如柴的手指竟比往常还要惨白,指间滚滚流出热泪来” 。作为一个大家族仅存的两个亲人,哥哥对相依为命的妹妹的行将去世自然是悲痛万分的,可这种痛苦折磨得他如此厉害就未免令人生疑了。实际上,罗得瑞克对妹妹的爱已经远远超出一般兄妹的界限。
    叙述者在盖棺的前一刻注意到,厄舍兄妹竟长得一模一样。罗得瑞克告诉朋友,他们原是孪生兄妹,“彼此之间有着简直无从理解的共
    鸣”。爱伦坡在这里暗示两人是如此相似,以至于一方甚至可以感受到另一方的一切。而兄妹俩容貌的相同和“无从理解的共鸣”消除了他们人与人之间所必须有的区别和界限
    。我们可以说,哥哥实际上是另一个妹
    妹,而妹妹就是另一个哥哥。在他们的关系上,哥哥占有主动的地位,妹妹只是哥哥的一个映像,就像厄舍古屋在山池中的倒影一样。当玛德琳从叙述者前走过的时候,叙述者没有对其容貌做任何描述。这与前面他对哥哥五官和行为的详细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古屋的倒影无需过多描述,因为它和古屋一模一样;同样,作为哥哥的一个倒影,一个映像,玛德琳的外貌也无须多加着墨。
    罗得瑞克深爱自己的妹妹,即另一个自我,这正与古希腊神话中那个因恋上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而憔悴死去的美少年纳西斯的表现如出一辙,是一种自恋行为。实际上,与其说罗得瑞克因为爱上另一个自我而表现为自恋,不如说是他极度自恋的病态心理导致他爱上妹妹。



    罪恶之门一旦打开,就是万劫不复的深渊。病态的性格蚕食着罗得瑞克尚存的伦理道德,让他生活在焦虑不安之中,惶惶不可终日。但他又不可能得知自己病情的根源,只得将其归因于阴冷生活环境的影响和家族的罪恶。而面对渐失人性的哥哥,柔弱的玛德琳没有任何可以求助的对象,却又不甘心就这样成为哥哥的工具。因此,令医生也束手无策的病便是她对罗得瑞克无声的反抗;于是,“根深蒂固的冷漠无情;身子一分一分地消瘦;时不时要发一阵的身体局部僵硬症……。虽然每个人都有生的渴望,但在此时,死亡是解决玛德琳生存困境的唯一手段。
    面对妹妹的病,罗得瑞克着了慌,他想尽办法对她进行治疗。可他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挽救原本应该至亲至爱的妹妹,却是为了拯救另一个自己;他所为之痛苦的,表面上是妹妹的病魔缠身,可实际上却是害怕另一个自己的毁灭。玛德琳身体状况的一日不如一日、形同鬼魅,使罗得瑞克失望于她原本同他一样的完满无缺的美的丧失,而更重要的是,他恼羞成怒了。如果绝对控制的幻想被破坏,自恋者会体验到强烈的羞愧和愤怒。自恋者是不允许别人有胜出自己的机会的。另一个自我的毁灭既已成定局,与其让她就这样胜利地死去,不如自己先下手为强。“爱”此时已经荡然无存,因为自恋者对于被他视为工具的自体客体的爱有时病态得坚不可摧,但在特殊情况下却又不堪一击。此时,病入膏肓的玛德琳对罗得瑞克而言已经毫无意义了。
    在“杀死”妹妹之后,罗得瑞克并没有胜利的欣喜,反而焦虑感却日胜一日了:“平时那副举止无影无踪了。平时做的事早已抛之脑后,忘得一干二净。……苍白的脸色又添了层更惨白的色泽……”
    。面对妹妹的“死亡”,罗得瑞克才
    幡然醒悟,他周围已经不存在另一个可以和妹妹同样吸引他的,让他投射爱的客体了。一个“我”
    死了,另一个“我”也不可能再生存下去。罗得瑞克提前埋葬妹妹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自杀。部分的毁灭必然导致整体的消亡。玛德琳的“死而复生”是对充满占有欲、控制欲的哥哥的最后一次报复,她才是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者,或者说,她代替哥哥完成了他自杀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她棺材的劈开声,她囚牢的铁铰链的摩擦声,她在地室的铜廊中的挣扎声”——这些声音就像是敲响了宣布罗得瑞克死亡的丧钟,让他的精神在瞬间崩溃,最后暴死在身披尸布、血迹斑斑的妹妹
    身下
    。随着厄舍家这仅存于世的两个人的死亡,象征整个厄舍家族的古屋也没有了存在的必要:同罗得瑞克的死亡方式一样,古屋轰然坠入山池,被自己的倒影吞噬了。


    “圣灵说,你一定不能和另一个人成为一体。每个人都必须忠实于自己,与他人的一致只能在一定限度之内。”
    极度自恋的罗得瑞克与被
    其视为镜子的妹妹之间毫无界限,即使没有活埋这一行为,死亡也是他们的必然结局。病态的生存环境像是一张温床,滋养了罗得瑞克极度自恋的病态人格,并使这朵罪恶之花越开越盛,最终导致了整个厄舍家族的灭亡。
    至此,读者也许会质疑,难道爱伦坡创作了这样一篇充满恐怖气氛和疯狂行为的小说就只是向我们描述一个病态的人和一个病态的故事吗?如果对这一问题做了肯定的回答,这篇小说的艺术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了。爱伦坡的心理恐怖小说之所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和评论家,原因除了前文所说的可解读范围十分广泛之外,更在于他在这些故事中成功地创造了一个表面上远离实际生活,实际却贴近读者内心隐秘的艺术世界。爱伦坡所处的时代和他个人坎坷的经历使他对生活的本质有较之常人要深刻得多的认识,他在作品中早早预见了20世纪以后许多现代人的恶梦。他的小说主人公分裂、变态的性格就是处在现代社会生存困境中的人类失意、孤立、挫败的变形反映。罗得瑞克自私、无情的自恋人格特征也许在许多人的内心深处引起了共鸣,故事的可怕结局也或许已经给某些人敲响了灵魂的警钟。

    1970-01-01   29赞       1踩       1215浏览 评论(4)
HugSylvia
女 入行配角lv21

5830/6292

粉丝 266关注 155